众所周知,美国的高等教育是世界上手屈一指的,特别是在本科阶段是一个人高等教育的基石,对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通识教育是美国高等教育特色
通识教育(General Education)毫无疑问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,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学都把完成通识教育作为学生获得学位(Bachelor’s Degree)的一个必要条件,也就是说通识教育的课程都是必修课,并且涉猎相当广。而通识教育主要包含两个层面:一个层面是核心能力,这些要求不但有助于学生在大学教育中取得成功,对他们以后工作和生活也有很大的益处;另一个层面则是通识要求,这是一个横向的要求,因为美国高等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生存生活的能力,还培养他们全面的视野和广泛的涉猎。
具体来说,一般通识教育十分关注口头交流能力、书面交流能力、数学推理能力和信息科技能力等核心能力,还要求学生学习文学、人文艺术、自然科学、西方文明史、世界史、世界概况、社会科学、行为科学等各领域课程,通常每个领域会要求学生选修一门相关课程。根据学生所选专业的不同,通识教育的课程也会有差异,但基本会占到整个大学课程的40%-50%。
通识教育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,经过了通识教育的学生基础非常扎实,未来职业间相互转换非常容易。比如美国现任国防部长阿什顿·卡特,既是美国耶鲁大学物理学士,又是中世纪历史专业学士,当过牛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老师,最后从政一路干到国防部长,霸气的人生不需要任何解释。
美国高等教育质量非常高
在美国比较好的大学里,化学专业的学生上课,老师可能是某届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;法学专业的学生上课,老师可能是某位知名的大法官或大律师;金融专业的学生上课,老师可能是华尔街某投行的高管。
好的大学会聘请某个领域的权威人士来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授课,让学生可以直接向行业精英们学习。除了老师的专业性和权威性,美国大学还十分注重实践,工科专业的学生可能直接是在工厂里上课。
美国大学生学习量很大
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,只是没有什么具体概念。曾经广为流传的哈佛凌晨四点的图书馆照片,虽然最后证实只是一碗鸡汤,但也可以看作是美国大学的一个小缩影。美国的大学对学生的阅读量要求很高,贝贝的朋友的Andrew就是在加州读的大学,他读大学的时候,所有老师每周都会要求学生读一本书,这么听着好像还好,但如果每门课每周都要读一本书的话,平均算下来每天要读一本多。
考试也一样,所有课程每周都有一次考试,天天都在看书、上课和考试中度过,时间完全不够用,必须抓紧时间学习,社交什么的都不太参加。相比起来,中国是大学以前很累,上大学后真的不要太轻松哦,一直紧绷的弦突然松掉,也没有了家长在身边,所以很多中国学生一到大学就完全放松了,目标只是拿到毕业证,也难怪不少人都自嘲高三是自己知识水平的巅峰。
其实细说起来,美国教育方式的影子在中国也或多或少能看到一些,但为什么高等教育的差别那么大呢?我想总结起来,应该是美国学生是为自己的爱好而学习,读大学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,而中国虽然学习了美国多元化的教育方式,却因为竞争和压力而变成了一种形式。